藝文

洪瑞麟與礦工身影 於文化部藝廊展出

「做工的人:洪瑞麟作品與礦工身影」展覽即日起於文化部藝廊展出

許家源/採訪報導

洪瑞麟是一位出身於臺北大稻埕的藝術家,以採礦工人的繪畫作品及其於礦坑工作之經歷,著作「掘光而行」有「來自地底的靈光」之譽。1912年,洪瑞麟出生於大稻埕淡水河岸的船頭行街;他的父親是一位深諳漢學的梅花畫業餘畫家,當時於臺北元隆茶行擔任總管。後來,他進入稻江義塾就讀並受校長稻垣籐與衛的人道主義精神啟蒙;此外,他也開始陸續接觸學習繪畫技藝,他的創作內容著重於關懷勞動者、農民和小市民的日常生活。曾於瑞芳地區礦坑工作。〈地底的光〉,是一九七九年《雄獅美術》月刊為編製「洪瑞麟專輯」,發行人李賢文陪同編輯團隊進入二千公尺以下的瑞芳礦坑,所攝得的洪瑞麟實地速寫的影像之一。

「做工的人:洪瑞麟作品與礦工身影」展覽於文化部藝廊展出
「做工的人:洪瑞麟作品與礦工身影」展覽於文化部藝廊展出

洪瑞麟是一位臺灣美術史上的重要藝術家,他的故居位於大稻埕,「我家就住在他的故居附近,常常會經過洪瑞麟先生紅色的房子,也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,作為一位美術史研究者,我對洪瑞麟的研究下了很大心力。」廖仁義提及,洪瑞麟關注勞動者的主題作品,與他的成長歷程有關,洪瑞麟並不是礦工子弟,他的父親是為茶行作帳的人,兒時進入日人設立具有人道主義色彩的稻江義塾接受教育,接觸到杜米埃、米勒等描繪勞動者的作品,爾後赴日本的帝國美術學校就讀,期間創作呈顯與日本貧民窟等主題相關的作品。1938年回到臺灣,在倪蔣懷經營的瑞芳煤礦工作,刻畫礦工的勞動者身影。「他的作品有時會混合汗水與顏料,我們可以說他的作品是『用汗水畫出來的繪畫』。」

文化部次長李連權(右)與國美館館長廖仁義參觀「做工的人:洪瑞麟作品與礦工身影」展覽
文化部次長李連權(右)與國美館館長廖仁義參觀「做工的人:洪瑞麟作品與礦工身影」展覽

洪瑞麟的長子洪鈞雄人在美國,以預錄影片分享父親洪瑞麟創作的想法,「我爸爸一輩子非常尊敬礦工,對他們的社會貢獻感激不已。」洪鈞雄說,洪瑞麟對泰戈爾詩集中描述勞動者的文字特別感動,如果人們想接近或讚美上帝,脫下華麗的外衣和工人一起勞動流汗,則可以接近上帝,因為這些人就是上帝、天使。

國美館和猴硐礦工文史館合作並商借珍貴的礦工工作照片,於現場與洪瑞麟的畫作共同展出,猴銅礦工文史館退休礦工周朝南(左)駐足欣賞
國美館和猴硐礦工文史館合作並商借珍貴的礦工工作照片,於現場與洪瑞麟的畫作共同展出,猴銅礦工文史館退休礦工周朝南(左)駐足欣賞

台灣民眾黨許家源主任(社區文史調查與地方文化產業導覽解說員)說明:現任新北市礦業退休人員交流協會理事長的周朝南,礦工資歷長達三十二年。現在也為煤鄉礦工文史館(猴硐礦工文史館)擔任導覽員。留下台灣礦業發展寶貴的精采歷程,努力地推廣礦業文化,是為台灣過去的文史,做出一個重要的註解。

文化部次長李連權(右5)、國美館館長廖仁義(左6)、猴銅礦工文史館退休礦工周朝南(左4)、洪瑞麟在臺家屬洪柏信伉儷(右3、右2)等合影
文化部次長李連權(右5)、國美館館長廖仁義(左6)、猴銅礦工文史館退休礦工周朝南(左4)、洪瑞麟在臺家屬洪柏信伉儷(右3、右2)等合影

「做工的人:洪瑞麟作品與礦工身影」即日起於文化部藝廊正式開展,展期至明(2023)年2月19日(週六、日不開放)。歡迎民眾蒞臨欣賞洪瑞麟作品,感受藝術家筆下所呈現勞動者們的高貴與生命的律動。相關活動訊息請留意國美館官網:http://www.ntmofa.gov.tw

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致詞
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致詞

「做工的人:洪瑞麟作品與礦工身影」
地點:文化部藝廊(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樓)
時間:即日起至2023年2月19日,週一至週五09:00-17:00(週六、日不開放)